外资养老院的中国机遇
如何吸引习惯居家养老的中国人,仍将是外资养老院们需要考虑的问题
“奥古新诺”落户上海
一句话要重复几次才能听清,一件事情需叮嘱几遍才能做好……当父母衰老的迹象越来越明显时,王芸这才意识到,自己的父母正在一天天老去。身为家中的独生女儿,王芸不得不开始思考双亲未来的照料问题。
最简单也最方便的做法,就是和父母住在一起。但是王芸和她先生的工作都很忙碌,平日里难得有时间待在家中。
即便是无力亲自照顾父母,王芸也不太愿意把父母送到养老院去。在她对养老院的有限印象中,养老院的卫生、安全等条件还不足以为老人们提供良好的服务。不过,她也并非完全排斥养老院,“要去养老院,也得选择一家条件比较好的,最好是像星级酒店那样的。”
在王芸所在的上海市,目前绝大多数的养老院都难以满足她的要求。而在几年后,一家名为“奥古新诺上海颐养中心”的顶级养老院就将在上海诞生,或许可以实现王芸的理想。
这家颐养中心宣称“将通过高品质、多样化的服务为老年人在志趣相投的群体中提供自主、稳定和高水准的生活”,更重要的是,“老人们的健康能得到绝对的保障。”
按照计划,这一号称国内顶级的外资养老院将于2010年上海世博会前建成并投入运行。该项目由德国著名的奥古斯汀养老院与上海龙君置业有限公司共同出资,总投资额预计达到9.4亿元人民币。
为了运作此次奥古斯汀养老院在上海落户事宜,上海龙君置业有限公司与德国奥古斯汀共同出资1000万元注册了一家合资公司“奥古新诺”进行具体操作。今年6月6日,德国奥古新诺颐养中心落户上海国际医学园区的签约仪式在上海茂名南路59号锦江饭店小礼堂举行。
既然号称国内顶级的养老院,其引人关注之处,首先就在于它的顶级标准。
颐养中心由德方设计,分两期建设,一期工程总规划建筑面积85000平方米,提供500套公寓及相应配套设施;二期工程预计提供750套公寓及相应配套设施。除了住房之外,颐养中心里还将设有健身房、图书馆、小型剧院等,以及大面积的园林绿化。
奥古新诺受到关注的另一点则是它的外资背景。作为德国最大的社会服务企业,奥古斯汀是德国最知名的高品质老年颐养品牌。目前在全德拥有21家品牌养老院,近8000位老人居住其中。
此前,龙君置业公司的相关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目前世界500强企业有很多已经落户在上海,从学校教育到餐饮娱乐都有非常高端的服务,而在养老院方面仍是个空白。因此,奥古新诺作为“目前独一无二的外资高端养老院,拥有非常广阔的市场潜力和机会。”
据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教授任远透露,在上海的崇明岛也有外资背景的养老城正在讨论。“这说明上海有巨大的高端养老需求。”他说。
国内第一家外资顶级养老机构出现在上海,并不令人意外。
早在1979年,上海就成为中国最早步入老龄社会的城市。根据上海市发布的上海老年人口信息。截至2005年年底,上海市户籍总人口为1360.26万人,其中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66.37万人,占总人口19.58%。
以上数字仅显示了上海户籍人口的老龄化水平。按上海市公布的《2005年上海市1%人口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提供的信息:包括户籍人口和常住外来人口在内的“常住人口”数为1778万人。如果以60岁及以上作为进入老年期的门槛,将“常住外来人口”中的老人忽略不计,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研究员唐钧由此推算出来的上海老龄化比率应为15.35%。
与庞大的老年人口相比,目前上海的养老机构有474家,养老床位约计5万张,仅占老年户籍人口的1.9%。2005年上海老年服务需求的抽样调查结果显示,以目前上海老年人口数推算,未来5年可能有3.16万至7.76万名上海老人希望入住养老机构。上海养老床位尽管每年以1万张的速度递增,仍将供不应求。
上海的养老机构类型大致分为三类:福利性质的养老院、政府和社会合办的敬老院以及民营养老院。政府开办的养老院适合一些经济不太宽裕、需要政府帮助的老人。在那里,通常三位老人共住一间房间,但是价格低廉。
目前,上海的养老机构中以此类福利性质的养老院居多。类似奥古新诺上海颐养中心这样的高端养老院非常少,任远表示。
上海市老年学学会秘书长孙鹏镖认为,有外资进入上海养老市场,并将富裕老人定为目标人群,“这样的尝试未尝不可,因为在上海,的确存在部分有经济实力的老人或其子女愿意支付高昂养老费用的老年群体。”
外资进入中国的养老院产业,显然不是为了给中国的社会福利行业做贡献。外国投资者之所以看好这一产业,恰恰看中了中国数量庞大且增长迅速的老龄人口。
据唐钧提供的数字,中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达到1.43亿,占人口总数的11%。其中,80岁以上的高龄老年人口为1300多万,大约有3250万老年人需要不同形式的长期护理。
他认为,由于中国特殊的国情——快速发展的人口老龄化和“四二一”的家庭结构(即一对夫妇,要照顾四个老人,还有一个独生子女)必将使老人的生活照料成为一个普遍的社会问题。